交通意外

常見受傷種類

交通意外案件資訊分享

交通意外中常見受傷種類

交通意外後,很多傷害未必會立刻顯現,而是要經過幾日甚或幾個星期才會逐漸顯露出來。對於受傷較嚴重或於意外當場感到不適者,就必須馬上到急症室檢查傷勢。而受傷較輕或於意外過後才漸感不適者,亦要馬上求醫及報警。

 

揮鞭式創傷症候群

Whiplash-Associated Disorder:當發生交通意外時汽車會從均速或高速忽然停下來。車上各人的頭及頸椎便會隨之被高速拉扯,之後再反彈向相反方向,反覆拉伸直至完全靜止。這種反覆拉伸會將脊椎像鞭子一樣揮舞,並傷及頸膊及腰背周圍的軟組織,所以被稱為揮鞭式創傷症候群。除了頸椎及肩膊痛之外,常見症狀還包括手臂及腰背痛、頭痛、脊椎活動受限制及乏力等。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有部分因交通意外受傷者會患上此症,對使用交通功具有陰影及常發惡夢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需要接受心理輔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較易出現於未成年人士身上。

U

計算交通意外賠償項目

骨折

交通意外的衝擊力有機會傷及車上各人的全身骨骼。依據衝擊的位置,可傷及肩鎖骨、胸骨、肋骨、臂骨、盆骨及腿骨等。通常骨折部分會感到乏力及難以活動,如勉強活動骨折部位會感覺劇痛。如傷及胸骨、肋骨及肩鎖骨者會感覺呼吸困難。而傷及盆骨者會感覺坐立難安。

關節移位

意外時的衝擊力亦有機會令全身大小關節移位,導致劇痛並嚴重影響關節的正常活動功能。醫治較嚴重的關節移位需要在醫院注射止痛藥或全身痲醉後進行復位。醫治較輕微的關節錯位則可以在診所內治療復位。無論輕或重的關節移位,在復位後都要接受物理治療以回復關節功能及防止產生後遺症。

內出血

交通意外發生時無論司機及乘客均有機會被綁在腹部的安全帶勒傷導致內出血,而持續的內出血如果未被發現會對傷者造成危險。有經驗的醫護人員能夠分辨傷者有無內出血。內出血症狀包括腹部脹痛、呼吸困難、大便、小便、嘔吐或咳嗽帶血、四肢無力、暈眩、神志不清等。

頭部、臉面受傷

頭部受傷是高速交通意外中常見的受傷,源於發生意外時車上各人的頭部有機會撞到方向盤或側車窗引致受傷。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嘔吐、胸悶、失憶、糊言亂語、視力模糊、耳鳴、失去知覺、四肢無力等。

發生交通意外時如果臉面踫到氣袋、方向盤、儀表板、擋風玻璃、車窗波璃、前排座椅、碎玻璃等均會受傷。除了流血瘀傷之外,還可引致面骨及顎骨骨折、顳下頜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移位等。